根據氣候不同特點,按其自然分布,區劃為北方一作區、中原春、秋二作區,南方秋、冬二作區和西南一、二作區四個栽培區域。此外,云南還有蘭季交叉種植區。
北方一作區。本區氣候特點是無霜期短,約l00天-170天,氣候冷涼,夏無酷暑,日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,土壤肥沃,最適于馬鈴薯生產,但由于生產季節的限制,一年中只能一季生產。
本區范圍較大,是商品薯的主產區,年播種面積占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。同時對種薯生產占有天時地利。本區有脫毒種薯生產最適宜的黑龍江省及西藏高原地區。區內其他地區,一般退化較輕,如能采取適時晚播、早收等提高種性的栽培措施,結合脫毒薯的新技術,是能有效地防治退化的。本區按生產季節宜以中、晚熟品種為主。
中原春、秋二作區。本區無霜期為180天-300天,大都有個酷熱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天,既不利于馬鈴薯的越夏又不利于越冬。由于地區氣候特點形成了春秋二季栽培,春播宜作商品薯生產,秋播由較高溫到冷涼季節,有利于提高種性,宜作留種栽培。
本區地域,地形復雜,氣候差異很大,故播種遲早不一,常用品種也不盡相同。各地要因地因時制宜,按結薯期適時安排馬鈴薯生長季節。第一,要把結薯期置于月平均溫度15℃~21℃、日平均溫度16℃-20℃之間;第二,種薯生產一般總是放在由高溫到低溫的秋播時期。生產薯可放在平原或半山區。其他應以中熟品種為主兼種早熟品種。本區就地留種最困難,近年來,天津蔬菜研究所利用脫毒微型薯形成了三年六代的良繁體系,正向二季作地區推廣應用。
南方秋、冬二作區。本區無霜期300天-365天,屬海洋性氣候,夏長冬暖,四季不分明,日照短,適宜于秋冬二季種植,這是本區氣候的特點。一般秋播期在10月中下旬,收獲期在12月末,此期以生產商品薯為主。冬播期為1月上旬,收獲期在3月上旬,一般以種薯生產為主。也可在水稻后只種一季馬鈴薯。本區秋、冬連作時,間隔時期短,宜選用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品種。一季用種的地區,宜選休眠期長、能耐貯藏的中熟品種。